不久前
Ubuntu 9.04剛發佈,雖然我已經很久不用Ubuntu了
比起別人我算是幸運的!轉換到
ArchLinux沒有遇過什麼問題
對Ubuntu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我以前所撰寫的
Ubuntu 8.10推廣文
ArchLinux與Ubuntu相比它的優點有:
1.快速
ArchLinux使用i686編譯的套件庫比Ubuntu普遍都是i386套件在執行速度上要來的快
不過如果你選擇的是x64的版本,兩者執行速度上的差異就幾乎不存在了
因為在x64上,每家廠商幾乎都用一樣的參數下去編譯
再來ArchLinux套件的相依性較為自由,Ubuntu在這一部份的處理沒有ArchLinux來的好
常常裝了一堆用不到卻不能移除的套件,假如今天我要打造一個輕量級的作業系統
ArchLinux可以做的比Ubuntu還要來的小巧很多!
2.無縫升級
ArchLinux採用無縫升級,所以它沒有週期性升級,隨時都保持在最新
像Ubuntu它每一個版本都有自己獨立的套件庫,一些軟體像是OpenOffice.org
除非遇到很緊急的問題,否則絕大多數的軟體都不會經常或者完全不升級
而ArchLinux對於軟體的更新通常都在24小時左右的時間會有所反應
它的套件庫每天都在更新,相較於Ubuntu每次只要出了新版本
舊有的版本很快就變成了孤兒,雖然有Ubuntu LTS長期支援版
但這僅限於安全更新,對一般桌面應用來說,想要新軟體就必須自己找來源
所以在這一點上,ArchLinux的理念才是比叫迎合一般人的口味
3.高度的自訂性
ArchLinux沒有特定的樣子,像Ubuntu就有各種不同桌面環境的分歧
而ArchLinux安裝完後只有基礎系統,接下來就看自己的發揮
沒有沉重與多餘的套件,除了簡單(easy)還是簡單(simple)
每一個人都可以打造完全屬於自己一個人的Linux系統
安裝開始(按小圖賞大圖):
ArchLinux安裝ISO在官網上有兩種
一個是Core另一個是FTP,差別在Core可以在一開始就安裝完基礎系統
而FTP本身檔案比較小,它透過網路來安裝所有的套件
這裡我使用FTP版,因為ArchLinux的更新太頻繁了
通常過了一兩個月,你的基礎系統套件幾乎全更新了
所以像現在我們選擇由FTP安裝其實還比較快一點!
按我由官網下載安裝ISO
開機後輸入arch或是root登入
再輸入/arch/setup進入安裝程式
由於我是用網路安裝,這裡我們必須選擇FTP/HTTP安裝模式
安裝程式主選單
項目請由上到下
先設定網路使用模式
在設定網路的過程,會詢問要由哪個鏡像站更新
我們使用美國鏡像站進行安裝,速度會快很多
http://archlinux.unixheads.org/$repo/os/i686
如果是64bit就輸入
http://archlinux.unixheads.org/$repo/os/x86_64
調整或新增硬碟分區
記住!如果你的硬碟裡有重要的資料在
請勿選擇項目1!它會自動幫你格式化以及規劃磁碟分配
選擇要操作的硬碟
規劃磁碟分區,不會用的可以參照我之前的B2D Linux推廣文
如果記憶體夠大可以不用SWAP也沒有關係
設定檔案系統,我這張圖是舊,新的可以選擇EXT4
不過/boot必須掛在EXT4以外的分區,否則GRUB無法引導進入系統
想清楚了之後再決定要不要格式!
回到主選單,選擇安裝套件
這裡我們照預設就好
回到主選單選擇開始進行安裝套件
選擇NO,因為之後可能還會再用到
回到主選單,我們繼續設定系統檔
詢問要不要偵測硬體,這裡選擇Yes
詢問是否會由USB裝置開機,這裡我選擇NO
選則你會用的文字編輯器,這裡我選vi
編輯/etc/rc.conf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檔案
ArchLinux大部份的設定都是在這裡完成
進入後
先按i才可以編輯
設定時區(
TIMEZONE)
語言(
LOCALE)建議保持預設英文,稍候才修改
設定主機名稱(
HOSTNAME)
設定網路:
如果你跟我一樣用網路安裝,那一開始就會設定了
如果不是你才需要設定上網的方式
最後要離開時請
先按ESC然後再
:wq!
接下來編輯
/etc/locale.gen
把中文相關的
zh_TW或
zh_CN取消註釋(去掉最前面的
#)
以上是比較簡單的中文化法
如果你想要在終端下保有英文介面
在X又可以顯示正體中文
可以自己新建一個~/.xprofile
然後在裡面添加:
#Loacle
export LANG=zh_TW.Big5
export LANG=zh_TW.utf8
export LC_CTYPE=zh_TW.Big5
export MM_CHARSET=big5
回到主選單設定root密碼
安裝開機引導程式
選擇GRUB作為開機引導程式
選擇之後它會跳出fstab掛載的情況
離開同樣只要
先按ESC再輸入
:q!
詢問GRUB要裝在那
一般建議安裝在MBR,這裡我選擇裝在
/dev/sda
繼續詢問是否使用軟體RAID
沒有就選NO
大致上告一段落了,跳回主選單離開安裝程式
輸入reboot重新開機
基礎系統安裝完後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帳號
建立使用者帳號名稱
useradd -m -s /bin/bash 你的帳號名稱
設定該帳戶密碼
passwd 你的帳號名稱
安裝xorg
pacman -S xorg
安裝KDEMod 4:
KDEMod官方有五個mirror,選一個速度比較快的
建議選最後一個,在我這裡速度可以到500k/s以上
編輯pacman.conf
vi /etc/pacman.conf
依照你所安裝的版本加入正確的來源
x86:
[kdemod-core]
Server = http://chakra-project.org/repo/core/i686
[kdemod-extragear]
Server = http://chakra-project.org/repo/extragear/i686
x64:
[kdemod-core]
Server = http://chakra-project.org/repo/core/x86_64
[kdemod-extragear]
Server = http://chakra-project.org/repo/extragear/x86_64
不建議加入
kdemod-playground,因為這是不穩定的測試套件
最後記得
:wq!儲存
安裝KDEMod
安裝基本KDEMod(建議!)
pacman -Sy kdemod
安裝精簡KDEMod
pacman -Sy kdemod-minimal
安裝完整KDEMod
pacman -Sy kdemod-complete
這裡建議僅先安裝基本KDEMod就可以了
安裝語系支援:
安裝字體
pacman -S wqy-zenhei ttf-bitstream-vera ttf-arphic-uming ttf-arphic-ukai
正體中文
pacman -S kdemod-kde-l10n-zh-tw
簡體中文
pacman -S kdemod-kde-l10n-zh-cn
安裝驅動設備:
安裝輸入設備驅動程式
pacman -S xf86-input-mouse xf86-input-evdev xf86-input-keyboard
安裝顯示卡驅動程式:
nVidia用戶:
閉源驅動(建議)
pacman -S nvidia
開源驅動
pacman -S xf86-video-nv
ATi用戶:
開源驅動
pacman -S xf86-video-ati
閉源驅動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catalyst
intel用戶:pacman -S xf86-video-intel
VIA用戶: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xf86-video-via-git
SIS用戶:
pacman -S xf86-video-sis
驅動設備引導:
顯示卡驅動裝完後接著安裝HAL、dBus
pacman -S hal dbus
xorg.conf設定:
如果你安裝的是xf86-video的開源驅動
可以直接略過一個步驟,如果用nVidia閉源驅動可以適度參考
這裡我不用hwd產生xorg.conf
因為hwd現在已經被Arch移出套件庫了
我們改用nVidia內建的工具產生xorg.conf
nvidia-xconfig
重新編輯xorg.conf,用
#註釋掉與顯示卡無關的部份
以下為我的xorg.conf(
僅供nVidia顯示卡用戶參考!)
Section "Module"
Load "dbe"
Load "extmod"
Load "type1"
Load "freetype"
Load "glx"
Load "dpms"
EndSection
Section "Monitor"
Identifier "Monitor0"
VendorName "Unknown"
ModelName "Unknown"
HorizSync 50.5 - 180.0
VertRefresh 60.0 - 170.0
Option "DPMS"
EndSection
Section "Device"
Identifier "Device0"
Driver "nvidia"
VendorName "NVIDIA Corporation"
Option "RenderAccel" "True"
Option "TripleBuffer" "True"
Option "BackingStore" "True"
Option "PixmapCacheSize" "300000"
Option "OnDemandVBlankInterrupts" "True"
EndSection
回頭編輯/etc/rc.conf,把hal加入到DAEMONS內
vi /etc/rc.conf
安裝音效驅動
pacman -S alsa-utils alsa-oss
將帳號加入音效使用權
sudo gpasswd -a 你的帳號名稱 audio
最後編輯/etc/rc.conf,將alsa加入到DAEMONS內
如果alsa無法驅動你的音效卡,還可以改用OSS
pacman -S oss
然後將oss加入到DAEMONS內就可以了
安裝sudo、gksu
pacman -S sudo gksu
將你的帳戶加入sudo
visudo
在空白的地方加入以下
你的帳號名稱 ALL=(ALL) ALL
如果要sudo不會提示需要密碼(
不建議這麼做!)
你的帳號名稱 ALL=(ALL) NOPASSWD: ALL
準備進入桌面:
啟動hal、dbus服務準備測試能否進的了桌面
/etc/rc.d/hal start
然後測試X與驅動是否正確驅動:
startx
如果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,並且滑鼠鍵盤驅動正常
那表示應該沒什麼問題了,輸入
exit離開X
進入KDEMod桌面環境
/etc/rc.d/kdm start
如果可以進入到桌面,表示已經完成基礎的安裝了
回頭編輯/etc/rc.conf,將kdm加入到DAEMONS內
軟體安裝:
Firefox 3.5.X
sudo pacman -S firefox firefox-i18n
Firefox 3.5 PGO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firefox-pgo
Opera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opera
FileZilla
sudo pacman -S filezilla
JRE
sudo pacman -S jre
FlashPlayer
sudo pacman -S flashplugin
壓縮格式支援
sudo pacman -S unrar unzip
GIMP繪圖軟體
sudo pacman -S gimp
K3B燒錄軟體
sudo pacman -S k3b
將帳號加入光碟設備使用權
sudo gpasswd -a 你的帳號名稱 optical
TVtime電視卡客戶端軟體
sudo pacman -S tvtime
將電視卡加入設備使用權
sudo gpasswd -a 你的帳號名稱 video
SMPlayer影音播放軟體
sudo pacman -S smplayer
OpenOffice.org辦公室文書軟體
sudo pacman -S openoffice-base openoffice-zh_tw
Go-OpenOffice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go-oo-bin-base go-oo-bin-zh-tw
即時通訊軟體:
Pidgin
sudo pacman -S pidgin
Kopete
pacman -S kopete
aMSN
sudo pacman -S amsn
Skype
pacman -S skype
Galaxium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galaxium
QQ For Linux(
須先安裝yaourt)
yaourt -S linuxqq
P2P軟體:
KTorrent
sudo pacman -S ktorrent
Deluge
sudo pacman -S deluge
Azureus
sudo pacman -S azureus
rTorrent
sudo pacman -S rtorrent
aMule
pacman -S amule
Transmission
pacman -S transmission-gtk
安裝中文輸入法:
安裝gcin中文輸入法(建議)
sudo pacman -S gcin
再來編輯profile這個檔案
sudo kate ~/.xprofile
然後加入以下:
#gcin
export GTK_IM_MODULE=gcin
export QT_IM_MODULE=gcin
export LC_CTYPE=zh_TW.UTF-8
export XMODIFIERS="@im=gcin"
gcin &
重新登入後就可以使用gcin輸入中文了!
安裝SCIM中文輸入法
如果你不喜歡或者不習慣gcin
也可以改用SCIM這個Ubuntu的預設文字輸入工具
sudo pacman -S scim
同樣也需要編輯profile
sudo kate ~/.xprofile
然後加入以下:
#SCIM
export XMODIFIERS=@im=SCIM
export GTK_MODULE=scim
export QT_MODULE=scim
export G_FILENAME_ENCODING=@utf8
export XIM_PROGRAM="scim -d"
export LC_CTYPE="zh_TW.utf8〞
scim -d
重新登入後就可以使用SCIM輸入中文了!
安裝NTFS-3G:
我想應該很少人能夠真正拋棄Windows系統
因為實在有太多好玩的遊戲可以玩了
所以硬碟內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兩個NTFS分區
在Linux下我們可以用NTFS-3G對其進行掛載
首先安裝ntfs-3g
sudo pacman -S ntfs-3g
然後我們要開始對分區進行掛載
這裡我用稍微複雜但更容易管理的
UUID方式掛載
我們在終端機中輸入
sudo blkid
它會回饋類似這樣的一個訊息
[lawliet@ArchLinux ~]$ sudo blkid
/dev/sda1: UUID="92BCF961BCF93FF1" LABEL="System" TYPE="ntfs"
/dev/sdb1: UUID="9e8c9bc2-6e55-4869-bc9b-a4a84a3ce3f5" TYPE="ext4"
/dev/sdb5: UUID="6EBC4326BC42E863" LABEL="DATA" TYPE="ntfs"
我們從TYPE這項可以得知sda1與sdb5為ntfs格式
其中UUID就是那一長串英文與數字的組合
知道UUID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掛載ntfs-3g了
編輯fstab
sudo kate /etc/fstab
加入這兩項
UUID=92BCF961BCF93FF1 /media/system ntfs-3g defaults,iocharset=utf8,umask=0,nls=utf8 0 0
UUID=6EBC4326BC42E863 /media/data ntfs-3g defaults,iocharset=utf8,umask=0,nls=utf8 0 0
記住!你的UUID絕對不會跟我的一樣
掛載自己的ntfs分區的時候記得要修改
儲存修改好的fstab開始進行掛載
sudo umount -a
sudo mount -a
到此你已經可以在ArchLinux上編輯NTFS磁區了
PacMan常用指令:
pacman它的操作邏輯幾乎與各大發行版套件庫指令一致
以Ubuntu做例子,我們要安裝軟體的時候輸入apt-get install 套件
在ArchLinux則為pacman -S 套件
更新套件庫與系統升級
pacman -Sy 更新套件庫
pacman -Su 升級所有的套件
指令富有彈性,以上兩件事可以一起完成
pacman -Syu 更新套件庫完接著進行升級
尋找軟體並安裝它
pacman -Ss 搜尋預尋找軟體套件庫資料
pacman -S 輸入你欲安裝軟體的名稱
pacman -Sf 強制安裝套件
刪除已經安裝的套件
pacman -R 刪除套件但不包含相依套件
pacman -Rs 刪除套件以及相依套件
pacman -Rd 強制刪除套件不檢查相依性
pacman -Scc 清除已下載的套件
更詳細可以
參考官方WIKI
或者自己查詢本地的PacMan使用手冊
man pacman
安裝yaourt:
yaourt是ArchLinux的額外套件庫
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維護,你可以將你打包好的套件上傳到AUR
或是下載別人打包好的軟體,yaourt可以根據PKGBUILD的需要
自動編譯並安裝,可以省去手動方式安裝的make、make install等步驟
使用了yaourt之後軟體會變得非常豐富,由於每個人都可以維護它
所以很多商業非開源軟體也可以在上面找到,例如adobe Reader或者VMWare WKS等
開始安裝yaourt
首先要編輯
sudo kate /etc/pacman.conf
在空白處加入以下來源
[archlinuxfr] Server = http://repo.archlinux.fr/i686
然後直接安裝yaourt
pacman -Sy yaourt
yaourt使用的指令與pacman一樣
一般使用可以完全取代pacman
而且套件庫還有版本資訊,還會用顏色做區隔
找軟體也可以上
AUR官網查詢,使用上算是相當的方便
到這裡基本上算是完成安裝了
剛安裝完的KDEMod應該是英文的介面
從K功能表打開System>System Settings>Regional & Lanauage
或於終端下敲入:
systemsetting
按Add Lanauage加入中文支援
記得要套用設定
接下來就是一些不要緊的細節部份
可以自己衡量有沒有必要!
讓GTK程式能夠與QT程式擁有一樣的外觀:
sudo pacman -S kdemod-extragear-gtk-qt-engine qtcurve-gtk2 qtcurve-kde3 qtcurve-kde4
安裝完後重新登入,然後在
系統>系統設定裡找到
GTK Styles and Fonts
設定成下圖所示,重新登入之後GTK程式就不會看起來醜醜的了
同樣在外觀的部份,我們切換到字型的地方
把字體設定成文泉驛正黑體
或者安裝你自己喜歡的字型
退回上一頁,最下面有一個
"字型安裝程式"
安裝方法跟在Windows上一樣,不必像在Gnome要在那裡複製過來複製過去
還要動手加開權限,KDE4在這方面實在是很方便
KDE4也有自己的3D特效,不需安裝Compiz Fusion就能夠實現!
3D效果:
視窗拖洩時的果凍特效
Desktop Wall
桌面圓筒效果
特效還有很多,有興趣自己慢慢摸索
雖然KDE4已經內建了3D特效,但如果你不喜歡
也可以改用Compiz Fusion
安裝Compiz 0.8.2
sudo pacman -S compiz-core ccsm compiz-decorator-kde ompiz-fusion-plugins compiz-fusion-plugins-extra compizconfig-backend-kconfig fusion-icon
最後將Fusion-icon加入到/etc/profile
這樣子開機後應該就會自動開動3D桌面特效了
如果這篇文章讓你對ArchLinux感興趣或喜愛用它
並打算自此之後都一直使用ArchLinux
強烈建議一定要訂閱官網套件更新RSS
才不會發生出了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窘境!
最後歡迎Ubuntu的用戶跳槽,因為ArchLinux除了安裝過於麻煩
其它的部份可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,連Ubuntu.cn都開了
ArchLinux專區
可見其魅力不是網路上三言兩語就可意會的,趁著Ubuntu 9.04發佈之際
看能不能拉一些人過來ArchLinux,原本這篇文章是寫給不是初學的朋友看的
但寫到快完成時臨時改變主義,寫的儘量簡單截圖也增加不少
如此也方便一些新手朋友的加入
但最重要的是搭建ArchLinux要有耐心,通常第一次安裝都會失敗
有的人卡在網路不會設定,大部份人是卡在xserver的部份
通常選擇
"正確的驅動"就已經成功一半了
尤其是顯示卡方面的問題會比較多!nVidia跟intel的顯示卡驅動還蠻好處理
幾乎沒什麼問題,ATi的驅動就比較難搞了,它在源裡有封閉驅動跟開源驅動
如果前面安裝的封閉驅動無法正常工作,可以移除改安裝開源驅動
pacman -S xf86-video-ati
由於我手邊均無ATi顯示卡的機器,所以如果安裝上出現問題
請參閱
ArchLinux官方WIKI
如果要請求技術支援可以到
Ubuntu.cn還有
Linuxsir求助
如果是有關於KDEMode的問題也可到
官方論壇以及
官方WIKI尋求解答
這篇文章暫時就先這樣,不定期更新,想到什麼或有遺漏什麼會再加上來
Have a nice day!
(繼續閱讀...)